商业资讯

中楹榜

佛山陶企的“出海”迷航

2012-11-26来源:天津网点击数:3498

  卫浴网走出去,还是留下来?
  
  历经多个寒冬之后,中国的建陶企业坐不住了。在“中国瓷都”佛山,当地企业不再仅指望布局国内这一条腿,而是迈出了抱团走出我国的另一条腿。
  
  2012年9月,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简称佛山陶瓷协会)牵头在泰国敲定7000亩地,用以建设建陶工业园。这意味着,国内建陶企业抱团“出海”征程正式开启。海外建厂,将成为2013年陶瓷行业的关键词之一。
  
  出海
  
  “在可以规避欧盟、南美等国家的反倾销风险这个大背景下,我们多次去泰国考察。”对于2012年年初由佛山陶瓷协会牵头建设的泰国建陶工业园项目,佛山陶瓷协会专职副会长黄希然向新资金记者如此介绍,“在泰国建厂后,就不存在反倾销的困境。”
  
  此起彼伏的反倾销调查,勾起了佛山陶瓷业海外建厂的思绪。
  
  近年来,在出口贸易上占据重要份额的佛山陶瓷企业遭到了重重围堵,欧盟、韩国都先后提起反倾销调查,并征收高额反倾销税。仅2011年一年,欧盟对华陶瓷反倾销案的涉案金额就接近4亿美元。佛山地区共有200多家企业涉案,占涉案企业80%以上,其中绝大多数被征收了高达69.7%的惩罚性关税。
  
  “这给许多企业的打击是致命的。”黄希然坦言,在内忧外患下,泰国建陶工业园的出现正如众多企业所愿。从理论上来说,此举既能规避反倾销风险,也有利于解决目前陶瓷产业出现的产能过剩问题,有利于企业与行业的共同发展。
  
  “我有可能参与这次外迁。”在蒲鼎新看来,未来的佛山建陶企业,会像6年前外迁一样,海外建厂也将成为一种趋势,并带动其他产区随之跟进。蒲鼎新是路易·华伦天奴陶瓷有限公司、亚洲陶瓷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亚洲陶瓷)的董事长,其掌舵的亚洲陶瓷是国内较大跨国建筑陶瓷零售企业之一。
  
  蒲鼎新口中的6年前外迁一事,指的是2006年佛山市相关部门开始对佛山建陶企业进行硬性调整,200多家佛山陶瓷企业升级转移,开始在全国各地跑马圈地。
  
  广东新明珠陶瓷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重光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评价此举为用行政手段引爆了佛陶外迁扩张的市场规律。外迁浪潮在此之后迅速波及各地。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全国建陶产品达80亿平方米,相当于全国人均6平方米多。佛山陶瓷企业产量占全国40%左右,销售压力尤其大。在房地产调控持续的情况下,国内市场很难开拓已成为佛山陶瓷企业的共识。
  
  正是在这种背景下,佛山陶瓷行业压力骤增,开始走向海外开辟新蓝海。新资金记者获悉,原计划今年年底,佛山建陶企业被邀请去“泰国建陶工业园”进行考察。如今,虽然计划推迟到工业园详细规划出炉之后,但招商工作并没有停止。
  
  事实上,早在两年前,佛山陶瓷协会就计划在印度、泰国等周边国家进行考察,筹建海外生产基地。其间,印度、德国、俄罗斯、匈牙利、捷克等国曾先后向佛山陶瓷协会表明,欲与其“联姻”。直到2012年7月,佛山陶瓷协会、建陶企业及当地相关部门部门组团,经多轮实地考察后,较终选定泰国成为陶瓷行业较早的海外生产工业园。
  
  泰国投资环境国际化水平高,全国拥有6000万人口,一直是佛山建陶企业销售、贸易的主战场,而其处于东南亚市场中心辐射区域,便于向外扩展。该工业园的初步规划是:进驻15家陶瓷生产企业、50条生产线及10家配套企业。园区产品预计30%供给当地,70%出口到东盟周边、中东、欧盟等地。
  
  “我们已经交了土地定金。”黄希然向新资金记者表示,尽管目前还没完全办妥相关系列手续,泰国建陶工业园的立项还需等待国家发改委的较终答复,但是国内建陶企业初次抱团“出海”的设想已取得实质性进展。  不过,现实未必如想象中这般美好。
  
  噱头
  
  事实上,这并不是佛山建陶企业靠前次走出我国。在此之前,雅士高夫陶瓷在西班牙建立生产基地、路易·华伦天奴陶瓷在越南投资设厂等消息早已见诸报端。
  
  “(海外建厂)不容易。”作为靠前批海外建厂试水者,蒲鼎新颇有感慨。2005年,国内建陶业迎来了高速发展期,但随即企业便陷入了电荒、油荒、用工荒,以及由此而令企业产生的心慌。此时,蒲鼎新开始规划海外建厂。拥有丰富外贸经验的他发现,东南亚地区建陶发展不景气,规模、档次等达不到国内水平,却拥有庞大的市场。
  
  “达到一定实力之后,较后才是资本输出,直接建厂。”蒲鼎新对此总结为:技术外销、品牌外销、资本外销。然而,虽然有各种优惠和诱惑,海外建厂之路却泥泞难行。
  
  2006年,某国曾给出零地价的优惠政策,电价仅为0.13元/度,此时国内电价高达0.7元/度,且还要时时面临拉闸限电的处境。但即便如此,蒲鼎新仍不免感叹,相对于国内布局,海外建厂风险太大。
  
  除此之外,与亚洲陶瓷相似,东鹏陶瓷作为业界另一个“大佬级”企业,也曾尝试在意大利设分公司,以销售点的方式为设厂铺路,但较后还是因“条件不成熟,暂不考虑设厂”而放弃。该企业相关责任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如果真实考虑海外设厂,当前环境下可能还需要10年时间准备。
  
  “很多企业宣传的仅仅是一个噱头,实际上并没有海外建厂或者合作。”国际工商业经营联合会名誉会长、中国陶瓷工业协会营销分会高等顾问张有卓认为,相比较而言,国外建厂风险更大,存在更多不确定性。
  
  “企业也是怕了。”据蒲鼎新介绍,10年前,外地用优惠政策对佛山建陶企业招商引资,但经过几轮外迁后,企业尝尽了外迁的酸甜苦辣。然而相比之下,海外建厂则存在更大的不确定性,毕竟佛山真实有实力做到跨境投资,同时又可具备远程管理能力的企业不多。在蒲鼎新看来,海外建厂落地后,企业将不得不面对解决当地行业产业链等诸多现实问题。
  
  因而,此种背景下,有业内人士分析,对于众多建陶企业而言,“征战海外”仅仅是一个噱头。
  
  事实的确如此。据新资金记者调查,此次海外建厂消息发出后,虽有近20家佛山企业表示出兴趣,有意参与建设,但更多企业反应冷淡,选择观望。
  
  自省
  
  说到底,建陶企业需要的不是走出去,而是醒过来,真实的清醒过来。
  
  一不愿透露姓名的建陶企业负责人介绍,企业要外迁,即使在国内布局也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他说,企业走出去并不是简单的重复建设,而是根据当前较高标准投资,投资一条生产线6000余万元,在外迁路上,规模小、产能落后的建陶企业,即使在相关部门的支持下,自身没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也很难走出去,海外建厂更是难上加难。
  
  新资金记者获悉,2009年,国内一家颇具实力的建陶企业计划在外省投资建厂,较后因种种原因取消该计划,但该企业考察费用就高达100多万元。
  
  张有卓亦对记者坦言,海外建厂必须考虑中国与对方的文化、投资环境等差异。
  
  值得一提的是,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建陶行业发达的国家,如今也面临着比中国更加艰难的境地,一片萧条。因而,对佛山建陶企业来说,海外建厂称不上“救命稻草”。
  
  更何况,以目前的情况来看,抱团“出海”无异于走国内外迁的老路。建陶企业走出去的目标是争夺国家市场话语权,但中国文化的“抱团”意味着互相厮杀,大打价格战,国内外迁已经证明这一境况。如此“抱团”,缺乏创新,走出去后还要厮杀,等于仍在重走卖资源的路子。
  
  因而,激动地走出去之前,企业需要的是冷静审视外面的环境。要先从了解海外市场开始,要熟悉当地的投资环境,了解当地市场需求,找到用自己产品来打开市场、占领市场的方法。
  
  而在此之前,建陶企业还有更多准备工作需要完成。
  
  “大规模生产、经营一种产品的时代已经过去。”他认为,与国外发达国家企业相比,国内建陶企业仍是中小企业,随着经济发展变革,必定伴随文化复兴,接下来企业应采取“聚焦战略”,凭借成本优势、差异化优势,提高市场空间,在某一“缝隙”里取胜,进入专业化时代。
  
  “建陶企业更主要的任务是整体提高,而不是一味地扩张,更不是急于在国外建厂。”张有卓认为,尽管中国建陶企业生产线多、规模大,长期以来可以实现“规模补效益”,但这些企业的日子其实并不理想。因而,在走出去之前,建陶企业需要先将自己的步子“捋”顺。

相关资讯